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家交往等外向型多功能的区域,它是华北、东北、西北以及华东许多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最主要的通道,它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以及对中国北方整体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当今非常迅猛的发展势头,也使得美术的发展提到比较高的认识阶段上来。我们的地域画家也应该有能力、有责任去表现和弘扬这一地区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和现实的所涌现出来新鲜的事物和新的创作主题。刚才好的好多的专家都讲到了环渤海地区的地理文化方面的事情,我觉得从画家本身来说,最终还要归结的到每个人自身具体的个性创作,所以我的发言相对来说比较个人化一些。通过个体化的角度来阐述一下环渤海地区的个体画家,每一个画家的创作构想,从而达到最终整体的联络、交往,一种相互之间探讨的桥梁。
我是60年代中期出生的,学习绘画在8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正是“八五美术新潮”的时候,最初介入到绘画领域中的时候是非常盲目的。因为所谓的“八五新潮”是当时许多的观念、各式各样形式的展览活动风起云涌,每一个画家都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东西但是又不确定,在这样的环境下进入学校学习感觉是相当茫然的。那个时候基本功的学习被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上,主要是搞一些探索性的、有现代感的、能和世界接轨的绘画。后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毕业后创作历程的不断探索,逐渐发现了其实真正的艺术应该是沉下心来的。后来我逐渐在传统的绘画中吸收营养,寻找一种新的突破方式,后来这也成了很多的画家共同追求、认识到的创新发展的途径。
我最初的绘画是从山水画起步,当时因为最初的创作是想追求新的语言、新的形式,想从此一鸣惊人。当时的创作也是这样,笔墨语言放在次要,表现形式的新颖放在了第一位。当时的绘画我认为现在来看形式是比较新颖的,但是随着发展,我感觉到没有传统艺术功底的东西,它的发展前景相对来说是缺少根底的。在90年代初河北整个的画坛出现了一种向传统回归的潮流,我个人也在这样的潮流下开始逐渐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从笔墨、临摹、写生入手。我现在的绘画又有了新的探索,在山水画中加入了很多花鸟画的因素,想把山水画和花鸟画结合在一起,把工笔和写意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结合来寻找一种新的突破,所以近几年画了一些这样的作品。
任何一种绘画我认为归根到底都是一个画家自身的精神追求,如果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画家都在自身的角度上去寻找、去努力,我们这个大的区域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环渤海地区将来的文化走向和文化发展,我认为和每一个画家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今天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现在的状态与大家简单地交流,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和大家进行更多地交流,也希望天津画院和河北画院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